來源:霓裳民族服飾 發布日期: 2019-12-30 瀏覽次數:
文化旅游產品在文旅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,目前,世界旅游購物的平均消費指數約為30%。在旅游業發達的國家,如美、法、泰等國,旅游購物收入占到了文化旅游總收入的50%~60%(18年數據)。顯然,旅游商品的發展狀況,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文化旅游業成熟與否的重要標志。
1文化旅游產品市場現狀
針對很多文化旅游市場情況進行調查,發現很多文化旅游產品存在如下問題:
景點現有的文化旅游產品市場大多都會集中在古文化街,雖然琳瑯滿目商品很多,但是具有當地特色傳統文化元素的紀念品,除了一些小攤販,大都是玉器、檀香扇子、真絲圍巾等傳統類型,這些紀念品形式老舊,款式單一,造型古板。
去過多個旅游景點,就可以知道這類古文化街大同小異,不說販賣商品,就連房屋建筑都是趨勢相同。目前市場上也沒有發掘新的極具當地特色的文化代表產品,現有產品以手工業產品為主,工業批量化生產產品較少。這類產品有個缺點就是需要定制,好在現在很多現代化工產都有定制化服務特點。
景區景點不管是城市還是郊區,都有著古代和現代文明的融匯與碰撞,使得這里獨具一格,而目前文化旅游紀念品設計止步于展現傳統文化,古玩物。但是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,就單是56個民族就是56種文化,這難道不是表現差異化的一種方式嗎?
產品經過創新設計,從千篇一律的旅游產品中脫穎而出,找到符合自己當地傳統文化特色的元素。但是很多都沒有創新,忽視了近代至現代的發展,進行文化與現代化產品的結合,沒有體現自己的文化旅游特色。
如今游客購買紀念品時不再一味注重文化特色,其實用性也成為一個很大的考量因素,很多游客不愿意將體積大、實用性差的紀念品帶回家。然而很多文旅產品現有紀念品以擺設觀賞品居多,如泥塑、年畫等,即使是風箏魏的風箏,也存在著缺乏實用性的問題,從消費者心理分析來看,一件實用性差的紀念品,難以激起其購買欲望,更無法刺激消費行為,因此,實用價值較高的紀念品正是文化旅游產業所缺少的類型。
目前市場上的文旅產品定位不準確,自己的的特色民族文化元素沒有把控好,品類繁雜,不成體系,沒有形成一系類的文化元素產品,因沒有競爭和具體規范而粗制濫造,這些因素均使游客在挑選時覺得無從購買。
現有的文旅產品沒有以消費者為中心,沒有形成自己的產品特色,沒有從消費者的購買期望進行產品設計的產業模式;缺少了解游客的購買趨向,借助設計最大化滿足游客需求的環節;
產品相互之間沒有聯系,設計沒有將其共同特點提煉進而整合,應用于產品,形成系統產品族。但現有紀念品設計多數為盲目設計,依照舊式,沒有推陳出新,導致產品粗制濫造,銷量不高。
依次類推,可將自己的特色文化元素用于居家用品、服飾服裝、金銀首飾上形成一系類的體系進行開發